学校首页|本站首页|机构设置|机关党建|支部动态|规章制度|理论学习|机关工会|资料下载|两学一做|党员之家
 
                        更多...
 
   
  先进事例
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师德的内涵——全国模范教师材料学院李贺军教授先进事迹
2017-04-13 11:51   审核人:

西工大新闻网4月12日电李贺军,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原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从教近30年来,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治学严谨,为人师表,作风正派,锐意进取,在教学、科研、教书育人等工作中成绩显著,多次获国家和省部及校级奖励和荣誉称号: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日本复合材料学会Hayashi Memorial 国际奖1项;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陕西省“三秦”学者、陕西省“三五”人才、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陕西省高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科学中国人》2011年度人物、西北工业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等。近三十年来,他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把自己的青春和理想溶入到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之中,在材料科学这块热土上用激情与奋进,务实与创新,探索与奉献结出了累累硕果,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他拳拳报国之心,科技强国之志。

爱岗敬业, 律己育人

“一个教师最好的产品就是他所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李贺军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他的这句座右铭。参加工作以来,李贺军一直坚持在教育事业的第一线,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为已任,把教书育人视为“塑造人灵魂”的伟大事业。三十年来,他对教育事业始终充满热情,牢固树立“学生为根、育人为本、责任为重”的教育理念,爱岗敬业,关心爱护学生。作为院长,他仍积极承担教学任务,坚持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课,每年的教学工作量均居学院前列,达到学院平均工作量的两倍以上。

在本科生的教学工作中,李贺军同志注重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科研最新动态相结合,将科研工作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使课程内容不断更新,保持与学科发展同步。他组织学院长江、杰青、千人及知名教授开设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课,引导大一新生充满憧憬地跨入材料科学之门。同时,他还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为本科生授课《化学气相沉积原理及设备》及研究生课程《碳/碳复合材料》等。他讲课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既活跃了课堂,更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了专业知识。本科生从其课程中对材料这一被誉为“人类当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之一”的基础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研究生从其课程中既学到了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科研方法,又能获取大量学科前沿进展和创新思路。学生们反映说:“李老师上课引经据典,新颖灵活的讲课方式令人耳目一新”。许多学生更是以他为榜样,本科毕业后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以材料科学研究作为事业的方向。

从教近30年间,李贺军同志坚持亲自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一方面向同学们传授相关专业知识,努力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对本学科的发展方向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注意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他们自己学习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独立进行实验,撰写实验报告和毕业论文,并注重引导他们解决实验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以及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他培养的本科生中,方挺、王永杰等多位同学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都被评为“西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优秀论文”。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德国化学工业革命先驱李比希曾说过:“一个科学家不仅是一个科研人员,而且应当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家;相反,一个教育家不仅是一个教书匠,而且在科学上也应当有所建树。”李贺军同志和许多优秀的教授一样,不仅做好自己的科研工作,也为祖国科研事业的未来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

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李贺军同志一直坚持教书和育人两手抓的原则,把德才兼备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目标。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才,他非常重视研究生的科学道德修养和良好作风的培养。他总是告诫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必须采取严谨的作风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实验结果要真实可靠,理论分析要剖析本质。” “做学问要先学会做人”是他一再告诫学生的警句。为了使研究生树立良好的学术作风,除了平时教导之外,李贺军还把自己在报纸、网络上看到的有关“如何做学问”、“如何做人”的文章挑选出来,让他的学生传阅,或者用电子邮件发给学生,这些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贺军同志在指导研究生中以严格治学闻名遐迩。在治学方面,他善于把握学生心态及科研前沿,以开拓学生思路为基点,培养学生独立科研的能力。学生开题时,他反复论证;实验进行中,他常抓不懈。他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文献,及时关注学科最新进展,并以书面形式定期向他汇报。他把创新作为科学研究的生命线,鼓励研究生多进行创新性实验,他支持学生申报学校博士论文创新基金和研究生种子基金,通过完成这些基金项目来培养学生独立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他所指导的学生中有5人获得博士论文创新基金资助,多名研究生获得研究生种子基金资助。为拓宽学生的科研视野,他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Kroto教授、美国三院院士Dresselhaus教授、乌克兰国家科学中心的古里教授在内的40余名本领域国内外著名专家来校讲学或进行科研合作,同时代表学院与多所国际著名大学签订了研究生合作培养协议。

李贺军教授除了在治学上严格要求外,在生活和思想上对学生的关注更可谓无微不至。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定期与学生座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在职博士除了科研任务外,在自己单位还有教学工作,李老师会根据每位学生的情况而制定不同的研究方向。他定期组织全课题组进行业余文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李贺军教授营造的这种严格而又不失灵活、严谨而不呆板的研究氛围下,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明显增强,科研能力普遍提高。与此同时,李贺军教授对学生的论文要求丝毫不放松,从一点一滴做起,一篇论文常常要修改数次,小到遣词造句,大到构思布局和逻辑性,一一讲解修改,直到满意为止。许多学生的学位论文都被反复修改达10余次,从实验数据到排版布局,每个字都凝聚了李贺军教授的心血,体现着他严谨、扎实的教风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如付前刚的博士论文经过认真修改后,最终被评为2009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李贺军教授数十年如一日,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人民教师“师德”的内涵。他几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12点以后,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无论周末还是假期,从不间断,经常晚上刚出差返校就直接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2007年下半年,李老师因摔伤卧床休养,为了不耽误工作和对研究生的指导,他要求每天至少两名学生向他汇报实验、科研进展,并带病与研究生讨论研究课题,指导工作。在伤势刚刚有所好转,他就立即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身教胜于言传,李贺军教授这种忘我工作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学生。他的一个博士生这样说道:“在我还是本科生的时候,每天晚上回宿舍路过李老师办公室,无论多晚,都能看到里面亮着灯。正是李老师的这种精神促使我报考了他的研究生,并以成为李老师这样的学者为目标!”

李贺军教授非常重视学科交叉,招收的研究生有许多不同的学科背景,他经常会为了自己不擅长的某一专业领域问题向自己的学生求教,也会为了某一问题和学生各抒己见,从来没有一副导师威严不容侵犯的架子。这正是他所积极倡导的“虚心好学、不耻下问”学习风气,他认为“虽然大家已经是硕士生或是博士生,但是隔行如隔山,大家所学的专业不同,互相交流才会产生火花。”正是因为他的身体力行,现在,在他领导的C/C复合材料课题组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已蔚然成风,构建了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师者,教之以书而喻诸德也。李老师所指导的学生们都能感受到他的特有魅力,就是他那谦虚平和、平等、严谨的学术风格。

李贺军教授在科研、教学工作中,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感染着他的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着他的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着他的学生。学生们毕业时都恋恋不舍地说:“导师所给予自己的不仅仅是知识,而且还有那难以比拟的父爱。”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严师出高徒。近30年的默默耕耘和忘我工作,李贺军同志已为国家培养了120余名高科技人才,包括13名博士后,69名博士(58人已获博士学位),其中已有25人晋升为教授,2人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 1人获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1人获首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获上海东方学者。尤其在C/C复合材料领域为国内航天科技一院、航天科工三院、航天科技四院、航天科工六院、航天科技八院、514厂、上海大学、深圳大学等单位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骨干作用。

数十年来的执着追求和忘我工作,以他为学科带头人的C/C复合材料团队承担了包括“九五”、“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国防重点预研项目、国防基础科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863”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等40余项科研项目。凭借着他所灌输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务实的研究作风,踏实的工作精神,带领团队针对制约C/C复合材料在高技术武器装备中应用的高成本、易氧化、性能不稳定等国际性难题,进行了二十余年艰苦攻关,在低成本制备工艺、高性能稳定性、抗氧化技术、仿真优化平台等技术领域突破了10余项关键技术,先后荣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以上奖励12项。值得一提的是,李贺军教授作为学术带头人申报的“航空航天用超高温复合材料制备与服役的物理化学过程” 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2012年获批,这也是西北工业大学空缺11年后获批的第2个创新研究群体。党和国家给予了李贺军同志充分的肯定和荣誉:1997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2009年分别被评为陕西省高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同年被评为陕西省“三五”人才,2005年被评为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2006年被评为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9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11年被评为陕西省“三秦”学者,当选《科学中国人》2011年度人物, 作为原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为把材料学院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有一定影响”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心,实现材料学院跨越式发展,李贺军同志带领全院教职工,以“学科兴院、人才强院、内涵发展、创新跨越”作为指导方针,为打造精品学院、实施高层次英才教育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把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院发展的重中之重。引进了魏秉庆、安立楠等“千人计划”特聘教授。选留引进了70余名优秀的青年学者,形成了一支力量雄厚、学术水平高、富有教学和科研经验、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为适应新世纪新形势下学科的发展,李贺军同志组织学院学科带头人对学院学科和平台建设进行了新的拓展。学院先后获批了超高温结构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陶瓷基复合材料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国防科技工业难变形材料锻造技术研究应用中心、国家教学实验中心、陕西省材料分析测试中心等平台。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西工大材料学科的排名持续提高,2002年第九,2007年第六,2012年提升到第三位。

李贺军本着对事业的挚爱和对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心态,质朴无华的品格,耕耘在教育科研这片沃土之上,不断谱写教书育人的新篇章!

(审稿:陈建军)

关闭窗口
总访问量:5768  今日访问:13    中共西北工业大学bet365体育足球会
地址:西安市友谊西路127号 邮编:710072 电话:029-88495920 E-mail:jgdw@nwpu.edu.cn